136.穿越之一百三十六(1/2)

点击下面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doupowang.com(斗破小说网 ),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察觉了城下时间溯行军的存在、并拜托鹤丸国永以及一期一振去处理——原本有三个刀剑男士环绕在身边的明智光秀, 终于有了与不动行光独处的时候。

但是明智光秀并没有急着去找不动行光。他实在是一个很能分得清主次的人, 目前最要紧的并不是与不动行光进行谈话——依照这位有着紫色长马尾的刀剑男士别扭的性格以及面对他时一碰就炸的脾气,想要知道明智光秀想要的事情,势必要花一些时间。

而这些时间, 恰好是目前正被一揆众围攻的明智光秀紧缺的。

早已料到越前的形势不妙, 但是由一向宗发动起来的一向一揆竟然能到达这种程度,依旧让明智光秀暗暗吃惊。一揆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被僧侣煽动起来的农民,在这种只有武士才能持刀的时代,农民的攻击力要弱得多,即使桂田长俊确实实施暴|政引发民怨, 也绝不可能有这种规模的一向一揆, 更不用说这些一揆众推进的速度实在快得过分。

——留在越前的人手, 一定有谁和一向宗勾结在了一起。

那么一揆众前来攻打北之庄城, 是因为一向宗与织田家的私怨,还是因为那个与一向宗勾结的人借机而为?

“现在的最重要的是阻拦这些农民。”脑子还在反复推敲已经变成一滩烂泥的越前国混乱的源头所在, 明智光秀口中已经准备开始针对当下局势做出安排, “绝不能让他们攻进城——北之庄城里目前还有多少人手?武器和粮食有多少?”

如果这个时候能有更多的信息就好了——哪怕如今的局面已经算得上是危急, 也仍然维持着一副镇定作态的明智光秀不由得这么觉得。

积雪让越前国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任谁都不会想到年前还只是略有些波澜的一揆众会突然暴|动到如此地步。明智光秀在来之前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仍然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他原本只是直觉这边情况不对, 打算了解情况然后回报给三郎……却万万没想到, 19日还在吉田郡蜂起的一揆众, 能那么快地波及到坂井郡和足羽郡, 甚至一乘谷城的桂田长俊变得不知去向。无奈之下的明智光秀只能改为让三泽秀次前去给三郎报信, 自己留下来主持大局。

这一日还只是1月21日。三泽秀次才出发不久,武田军还没有开始攻击美浓,连富田长繁的突然起兵也无从判断这人到底是乘机浑水摸鱼还是就是背后推手。

如果换成刀剑男士,完全不用像明智光秀这么劳心劳力——19日一揆蜂起,富田长繁乘机响应,20日桂田长俊被杀,21日北之庄城被围,之后朝仓景健前来劝和,鱼住父子被杀。这些信息里重要(能改变历史)和不重要(对历史没有影响)混杂在一起,饶是刀剑男士在脱离了时之政府的帮助后想要逐个分辨也颇为吃力。但他们充其量也只是吃力而已——相比之下,情报严重缺乏的明智光秀目前还处于抓瞎的阶段,在不清楚更多内情的情况下,他只能暂时地将目光放在眼前的一揆众,去应付当前表面的危机,而不是抓住源头。

蒙着面巾的青年一边等着桂田长俊的消息传来,一边听着木下祐久和津田元嘉有条不紊地向他汇报北之庄城的现况。

“因为积雪的缘故,粮食没有办法购入,目前也无法与一乘谷城联系上。但按照之前储藏在城里的量,大致能撑到二月。士兵的人数无法与一揆众正面抗衡,武器的话……这里有留下一些铁炮。”

北之庄城的情况并没有超脱明智光秀之前的构想。作为一乘谷城的支城,北之庄城更多的是起到警戒的作用,免得立刻就挑动民众敏感的神经,让织田家暂时以朝仓旧臣来治理越前的苦心化为乌有。这样的城必然不可能有太多的兵力,而作为曾经的朝仓主城,一乘谷城的意义和作用显然更加巨大,即使织田家派兵前来,也有大部分是先放入了一乘谷城。

唯一能让明智光秀略微觉得惊喜的只有铁炮了。

大概是织田家家督对于这种原由西洋传来的东西实在十分感兴趣,导致整个织田家都有了莫名其妙的习惯——不管是到了什么城,大多数情况下总要带上一些铁炮以防万一。诸如羽柴秀吉这类武将,在驻守时甚至还会有意识地以军费购入铁炮以备万一。

这次为了让越前国的政权可以平稳过渡,织田家采用桂田长俊来治理越前。织田家并没有派来太多的兵力驻扎在越前国内,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安抚。但相对的,织田家也不可能吐出越前国这块已经落入手中的肥肉,羽柴秀吉等人驻守在近江便是武力上的保障,原本被三郎从家臣手中收集来的铁炮也分出了百余挺,放在了北之庄城——

前者饮恨于封路的积雪,后者却是恰好能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

因为崇尚武士道,大多数武将是排斥用铁炮这种“逃避战场的鬼祟伎俩”来进行战斗的。尽管不管是德川家康的三方原合战结束之时,还是至今让织田家记忆尤深的金崎殿后,铁炮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仍然改变不了这种观念。

好在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来看,面对一揆众,明智光秀都不可能正面交锋。粮草又显然不足以应付守城的消耗,唯一能做的只有紧闭城门,同时尽力击退一揆众。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