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被抓获后,警局门口就被一群人给围住了。他们手持“长枪短炮”,都是各个电视台、网站、报社前来采访的记者。
听闻又是一起受害人被“击穿脑壳”的奸杀案,而凶手却被抓到了。这些嗅觉极其敏锐的记者,纷纷想来确认落网者是不是“雨夜屠夫”,毕竟这种新闻上几次头条都不为过。
于教授跟苏童耳语了几句,苏童便出去应对记者去了。
警局门前的记者们见苏童出来,像饿虎扑食一样就把他围住了,递到苏童面前的话筒数不胜数。
“请问雨夜屠夫到底谋杀了多少人?”
“今天被逮捕的嫌疑人是不是雨夜屠夫?”
“传闻雨夜屠夫侵犯的是被害者额骨上的洞,请问警官这是真的吗?”
“对于雨夜屠夫是否有精神疾病,警方持怎样的态度?”
……
记者们语速奇快,问题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至,苏童却淡定得很。
“警方已经确认。”苏童一开口,记者们都静了下来,紧紧盯着他的嘴唇。
苏童继续说道:“刚刚抓获的凶手,正是在江城作案多起的连环杀人犯,也就是媒体所说的雨夜屠夫。”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经抛出,就再也收不住了。
各大媒体竞相报道雨夜屠夫被捕的消息,信息时代的消息传播,甚至比闪电还要快。可是只有警局内部才知道,这消息是假的。
被捕的李超只是个模仿作案的凶手,跟雨夜屠夫相比,他的作案手法实在是幼稚到了极点。
局长对这个假消息的流出,感到十分不安,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么干早晚是要捅娄子的!”
可于教授却不以为然,他给局长打了包票,说上面查下来如果出了什么事,都由于教授来顶着。
于教授说:“这宗模仿杀人的案子,就是媒体惹的祸。这次也该让媒体还还债,给我们破案增加点助力。”
苏童坐在会议桌旁,拿笔记本浏览着网上的信息,铺天盖地都是“雨夜屠夫被捕”的信息。
“这下,真正的凶手应该也看到了吧?”苏童说。
“没准正偷着笑,嘲笑我们警察是蠢蛋呢。”梁亦搏说。
我这才明白于教授这么做的用意,利用模仿杀人案的凶手来散布假消息,其实是一招缓兵之计。
“雨夜屠夫”被捕的消息传到凶手的眼前,必定会让凶手放松警惕,以为自己的“完美犯罪”已经不再会露出马脚。
而人在放松懈怠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被抓住弱点的时候。而特案组等待的,就是那稍纵即逝的瞬间机会。
同时,如果凶手相信了这个假消息,他想再次作案就一定会评估这样做的风险。现在凶手是处在“安全”中的,如果再次作案必定会暴露。这样就暂时抑制了凶手近乎疯狂的作案频率。
可能是最近被这个雨夜屠夫搞魔障了,我见谁都觉得可能是凶手。晚上回去的路上,我就一直想着试探性地问一下,画家曲剑手臂上可疑的伤疤是怎么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