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变对一个人的固有印象很难,更何况是对一个国家的印象。
有人来到几里国,看到现在的夏尔市以及欢想特邦,会不会认为这个国家已经变得安全与繁荣,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呢?
答桉是未必!
将时间倒退到十年前,那个还没有改名为夏尔市的旧非索港,同样有安全、整洁的街区,很多人可以在那里过着优雅、精致的生活。
克蒂亚公主曾来到非索港参加慈善活动,顺便狩猎游玩,她就住在南部滨海的小庄园里,出行有充分的安全保障,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感受到当地人民的友好与热情。
也许在克蒂亚的印象中,当地土着都是能歌善舞,喜欢穿着树叶子围着火堆蹦蹦跳跳,虽过着赤贫的生活,却热情奔放,有着拥抱原生态的自由。
就算当年华真行生活的地方,从杂货铺步行不超过两公里,就有黄金帮控制的贸易区,那里平日的治安就很好,店铺有明亮的橱窗,街头总有警察巡逻。
所以很多人来到现在的欢想特邦,恐怕也不会认为这里就能代表整个国家所呈现的状态,而是会认为几里国又多了一片新开发的所谓“高尚街区”。
它是有钱有势的风自宾自建的后花园,有良好的秩序很正常,与其他街区的是否危险混乱无关。
不仅以往的非索港以及几里国如此,当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包括所谓的发达国家,都是这样。
混乱危险的街区与看似和平安宁的社区,有时可能只隔着一条大街。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的人们,往往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彼此也缺乏共情,从物理到心理都是隔离的。
新几里国成立、这个国家的面貌改变,包括欢想特邦的出现,才有短短几年时间,还不足以扭转人们对它的固有认知。
别说是几里国了,直到如今,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仿佛东国还停留在人们留着金钱鼠尾辫、遍地列强卖大烟的年代。
有时候这种所谓的刻板印象,其实是一种刻意的偏见打造,那不是现实中的东国,而是某些人所希望看到的东国。
这暴露了他们心底深处的某种东西,他们期盼东国永远停留在那个时代,而难以接受甚至害怕接受今天。
当然了,朱庭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只是单纯地担忧,担忧有工人从工地上擅自离开,假如钻进那种混乱无序的街区,真有可能找不着了。
风自宾不得不安慰道:“朱总,您说的事,在以前可能发生过,但自欢想特邦成立以来,还真的没有发生过。您今天来到的是一个新国度,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几里国有很多关于这个新国家的宣传材料,但是工作繁忙的朱庭未必看过,就算看过也未必全信。谁家的对外宣传会说自己不好呢,无非是夸成一朵花或者一片花海的区别。
今天难得有机会,风自宾可以好好对他介绍一番如今的几里国,从新联盟成立开始……还特意打电话叫人送来几个菜,摆上了酒,就在房间里边吃边聊。
他们聊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喝的就不少了,风自宾突然问道:“您是罗柴德机场的总工,还记得昂正企吧?”
朱庭:“当然记得了,我刚想说他。听说小昂也留在这里定居了,还把对象都接过来了,你们给分了房子安排了工作,他这不就是没回去吗?”
风自宾:“他不是没回去,而是回去后又来了,还把对象也带来了。前两年就在罗柴德机场工作,但去年上大学了,非索港大学水利水电专业……”
昂正企在东国高中毕业后没上大学,读了两年中专出来打工,参与了对几里国的援建工程,曾经就在朱庭的手下工作,经常帮朱庭跑腿。
去年夏天,他参加了欢想特邦的“高考”,顺利考入了非索港大学。风自宾为什么了解的这么清楚?因为昂正企与华真行就是同班同学,还住同一个宿舍呢!
非索港大学的招生年龄限制是十五岁到三十岁,昂正企去年已过二十九岁,也是华真行大学宿舍里的老大。
昂正企并没有入籍几里国,但有欢想特邦的等同入籍政策待遇,在这里找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居然又有了上大学的愿望,而且还真考上了!
风自宾带着醉意问朱庭:“昂正企想回去,随时可以回去。但我听他自己说,老家村子里如今几乎没有年轻人了,他跑到海外来打工,原本就是想攒钱在县城买房。
他现在感觉已经进城了,这就是他更想要的生活,甚至是以前都没想到的生活。朱总,以前你能想到,他还有机会去上大学吗?”
朱庭感慨道:“路走宽了啊,路也走对了!他如今在上大学,那他媳妇小张呢?”
风自宾:“您也认识他媳妇?”
朱庭:“听小昂提起过,但是没见过,只记得是姓张。”
风自宾:“叫张汝玲,就在罗湖镇工作,家也在罗湖镇。昂正企读大学,熘达着就能回家,晚上经常不住宿舍回家睡觉,还经常请同学到家吃饭呢。”
朱庭终于琢磨出有些不对味,纳闷道:“你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和小昂很熟吗,怎么感觉比我都熟?”
风自宾笑着一摊双手:“您今天刚进门的时候,还抱怨我对欢想特邦和欢想实业的情况不够关心。其实证明,我很关心。
昂正企是非索港大学年纪最大的新生,我看过他的资料、了解过他的情况。
我为什么会特意提到他,因为他和您不一样。您无论到哪里,无论是在几里国还是东国,都已经功成名就,都受人尊敬,不必去担忧日子过得好不好,但是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