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章 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1/2)

点击下面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doupowang.com(斗破小说网 ),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摸不清县委考察的意图,就是赵德正同志在电话中也话焉不详,他只是说这是县委书记胡永生突然之间决定的。

胡永生难道对自己有意见?赵无极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赵无极在凤山的作为,其实是有一个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坚决不涉及政治,少涉及人事,譬如四个乡镇企业,赵无极在动手之前就给县委打了报告,县委不同意,赵无极自然也就停止了行动,大不了凤山乡把几十个人养起来得了。

后世,很有一些人对华夏机构人员膨胀,人浮于事的现状很有看法,对华夏的劳动效率低下很是诟病,当然,这些看法或意见也不能不说正确,但是,华夏作为地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巨大的就业压力,让华夏被迫处于或长期处于高就业、低效率、低薪水的阶段,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都挣一点。

因为体制与机制的原因,凤山乡养几十人不生产效益的闲人,实在算不了什么。

赵无极聪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从最难撼动的“工人”或“干部”入手推行他的主张,而是直接把目光瞄准在农民身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下的农民,在某种意义上,是华夏最有“自由度”的一个群体,国家之所以赋予农民群体如此高的“自由度”,说到底国家已经无力再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包起来了,国家潜意识中,希望农民能够自己闯出一条路来,并以此破解农村发展甚至国家发展的难题。

这也就是这个群体平时不为人所关注,但凡有丁点的变化就会成为典型的原因,此前的大/寨,此后的大邱/庄、华/西村,再到后来国家政策层面的“城乡一体化”,才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后来,华夏成了世界经济大国,其中农民的作用绝对不应低估,大量廉价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华夏的城市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天生拥有优越感的城市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三十年“农民工”的进城史,就是一部苦难史,一部屈辱史,出口创汇,华夏制造,世界工厂,每一块砖头,每一件产品,每一枚硬币,都凝聚着农民工的血汗。直到猪角重生,“农民工”一词依然在官方文件中大行其道。

赵无极作为高智商的重生者,虽然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认知还比较肤浅,但他最终会寻找到一个方法,那就是让农民如何活得更加体面,活得更加有尊严,最终的目标,也许会指向华夏人的尊严问题。

也因为如此,赵无极不认为县委考察组能在自己身上挑出多少毛病。

在凤山乡的干部们准备好了全部的接待事项后,县委考察组一行38人终于来到了凤山。但是,考察并没有按赵无极设定的路径进行。

考察组到达的当天上午,就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进驻到凤山乡的四个企业,而且,考察组只让凤山乡派了几名普通干部担任向导,副乡级领导干部一个都没让到场。

四个企业里,只有榨油厂有人值班(榨油厂的工作有季节性,此时显然进入了淡季),农机修理厂、酒厂和中药村加工厂竟然是铁将军把门。

见此状况,赵无极只得让人去通知几个厂长前来开门,同时也让人去通知了此前在三大工厂上班的工人,赵无极估计县委领导会找工人问话,这也算是有备无患。

县委考察组来了,乡党委书记李苹自然不能缺席,但她也属于“被考察”的对象,见县委领导不鸟凤山的干部,李苹也只得坐在办公室处理有关文件,但她的心思却牵挂在考察组身上。

赵无极虽然有些奇怪考察组的举动,但他却安然地坐在办公室里,审核年前的一些工作安排。

春节前要做的工作里,赵无极最为看重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乡干部和村社干部的“培训”,这种培训的全称叫“凤山乡党员干部短训班”,为期一个星期,党委书记、乡长和副乡长既要参加培训,同时还要负责讲课。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当前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商品经济知识;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和农民工作;基层领导的工作技巧与艺术。

按赵无极的计划,这种培训班每年春节前都要搞一期,今年算第一期。培训期间,每天上午下午各3个小时的课程,要求做笔记,最后还要考试,培训期间,由乡上统一安排伙食,不增加村社干部任何经济负担。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