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刘珊妤参战还真不是说笑的,在人财物方面做好了认真的准备。
她的主要人手,正是金国归正人!
刘珊妤的父亲原为金国邓州兵马总管伊喇瑗,孟珙兵围邓州时,伊喇瑗率部属归宋,取汉名为刘介,是为“归正人”。
当时京湖在史嵩之治下,其胸襟广阔异于其他文官,定下的章程:那就是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从前的事情也就算了,一笔勾销!
归正人将彻底汉化,取汉名,习汉俗,用汉语,京湖制置司为他们登记造册,从此成为“中国人”!
他们将隐姓埋名,象灰尘一样洒落在中国土地上,平等的生活在汉人村落之中,从此再没有人追究他们的过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史嵩之在位时辖区内的归正人与汉人和睦相处。
但史嵩之离任后,赵范接位,作为一个传统的南宋仕大夫,他对归正人可不感冒,持歧视态度,地方官员也就变了面色,宋人遂与归正人发生摩擦,关系恶劣。
其实史嵩之功利心重,想利用一切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南宋官场里被视为异类,而赵范反倒是“正常”的。
归正人的日子不好过,但他们想回头也来不及了,因为大金亡了!
痛定思痛,他们看到了同为归正人,来自金国治下的邓、唐、蔡州的好汉们组建出忠顺军,形成自己的武装力量,由孟珙统领,宋人只能打压他们,但不敢凌辱他们,怕逼他们造反。
相比于一团散沙的金国归正人,忠顺军的日子好过很多,甚至不少人修成正果,上了岸,比如孟之祥、王坚等都入了禁军。
因此,属于刘介这一系别的归正人组建出乡兵,其指挥官谁做都不好,唯有孟之祥的小妾刘珊妤来做最为恰当不过。
其他归正人来做首领,会招致朝廷官员的有色眼光,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为什么忠顺军搞得兴旺红火?
那是忠顺军披了一层“精忠报国”岳家军的皮,忠顺军二任首领都是正宗的宋人,首任首领孟宗政的父亲孟林,祖父孟安均是岳武穆的部将出身,这层金身让文官们很难攻击忠顺军的归正人出身。
组建鄂州乡兵,拥军八百人,有五百是归正人,三百是襄樊地区及鄂州宋人子弟,首领是刘珊妤。
刘珊妤的战斗力不弱,她能开二石半大弓,命中率不逊于家将老董,她还学会了岳家枪与梨花枪,会打八极拳,尽得孟之祥的技击精华(那是,那是),这主要是中国文化“传媳不传女”,是非常恰可的,
她有点积蓄全部投进乡兵里,连同归正人也凑了些钱,购置兵器护具,装备起来。
至于自家孩子孟襄,好说了,送去他外公家养着就行了,刘珊妤的大嫂今年生产一个女儿,将他们凑合在一起养,养孩子的问题不大。
实在不行,就麻烦“大娘子”来养着,即交给孟之祥的正妻余敏来养。
孟之祥一听,不由失笑,余敏现年十岁,还是个女童,就有儿子来养了!
刘珊妤是那种性格外向,勇于自我挑战的人,她组建乡兵,孟之祥是乐见其成,一下子就拨了三千贯钱给她,喜得刘珊妤曰:“多谢大爷打赏!”
对于宋廷,别太天真了,拥兵自重才有安全!
孟之祥问鄂州乡兵的军号,珊妤说没有想好,孟之祥说鄂州(武昌)鱼不错,那就以鱼为号,鱼上插双翅,为“飞鱼军”吧!
军号并不威武,得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