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天泽心中,最理想的战法就是弃守黄河南岸,自己军队退到北岸,把洛阳、开封(前朝两京)这二块“肉骨头”扔到南蛮面前,看他们上当不上当。
岳飞打到了开封城近郊,赵葵和全子才进入两京再得失复失,如今轮到明军了,想来他们也很难抵挡这么大的诱惑吧。
只要明军进城,那么他们从蔡州到两京的漫长粮道长达五百里地,足以让史天泽大显身手,包保让他们一粒粮也运不进去!
古代战争当中,之所以总提到粮草,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古代粮草运输和存储的难度。
毫不夸张的说,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国家想要运一个人的口粮到前线,至少得花十个人口粮作为动力!
亦即是“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一般来说,运粮的路线越长,战场位置越偏僻,运粮需要花费的粮食就越多!
水运好过陆路,畜力强过人力。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火车或者飞机之类的东西。成本最低的运载工具,就是畜力。而想要把一份粮食送到前线,光是这些牲畜吃的粮食,还要加上赶牲畜的民夫耗粮,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历史上第一次因为补给问题,决定了战争胜负走向的战争,应该是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当时秦赵两国,在前线对峙了超过半年的时间。这期间,双方总计在前线集结了超过百万的军队!
以古代的粮食产量,想要支撑一百万人,在前线打仗,背后至少得有三到五个人在生产粮食。所以,这场战争,几乎就把秦赵两国的粮食储备,都给耗干净了。
而在运粮方面,难度同样也是极大。后来秦国的秦昭襄王,不得不亲临前线,许诺给紧邻前线的那个郡的百姓,每人爵位加一级,这才调动了大家的运粮积极性。最终把粮食运到了前线。
也就是从这一战开始,粮食运输问题,正式成为了战争的胜负关键。从这时候开始,接下来所有指挥战争的将军,都开始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挂在嘴边了。
除了运输困难,敌军对粮道的破坏往往事半功倍,收益巨大。
历史上因为粮草原因而失败的事例数不胜数,神机军师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当中就有二次因为粮草问题而失败,占了三分之一。
宋神宗的五路伐西夏,动员规模巨大,光上战场的军队+民夫+吐蕃番兵达到惊人的60万,结果后勤毫无意外的崩了,然后惨败。
隋唐三打高句丽,依旧是后勤出了问题。
岳飞强军北伐无力,哪怕他想“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也无法北进,因为高宗断了他的粮草供应。
最近的一次就是赵葵全子才进入两京,粮道不可避免地断了,惨败而归!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各种演义里断粮道是基操啊。
所以,史天泽在史忠之败后,根本不想与明军直接交战,哪怕是据城防守也不想,不想面对面地干,只想暗地里下手,断了明军粮道,其军自败。
他打得好算盘,奈何小人作祟,他退无可退,唯有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