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的最大作用便是宣传,反响良好的会受到欢迎和关注,反响一般的则灰溜溜的离开。
开幕式结束之后,驻扎在圣丹斯的媒体便对《爆裂鼓手》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评价。
“《爆裂鼓手》是今年圣丹斯电影节的一个突破。作为达米恩·查泽雷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爆裂鼓手》强健、成熟,师徒二人的表演均令人吃惊,西蒙斯的表演像是《全金属外壳》的音乐教师版,而万年的角色却将内敛与外化合二为一,完美展现了一个不断崩溃的少年的形象。影片探讨了如何培养卓越人才、适度指导和虐待之间的界限等复杂问题,引人深思。”
“这部影片扣人心弦、好玩有趣、鼓舞人心,达米安·查泽雷改编了他去年在圣丹斯参展的同名短片,赋予其纪录片一样的品质,细节和语言准确、有吸引力。而师徒之间长期的练习和交流魅力十足。很多独立电影公司大概都对本片的男主角爱恨交加,爱在他在电影中表现出色,恨在他抢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电影。本片的男主角,来自中国的万年便是最大的投资商。”
“本片之所以迷人的原因在于,即便安德鲁的成功让人欢呼,观众仍然不确定他们是否支持安德鲁取得成功的方式。他的目标,或者说老师弗莱彻为他设立的目标,是不择手段成为一个着名鼓手,即使这意味着要像查理·帕克那样英年早逝。导演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是非判断,这让整部影片更加引人注目。矛盾的思考带来深思,显然达米恩·查泽雷并不仅仅想拍出一部以节奏取胜的音乐电影。”
“默默无闻的配角们依靠微妙的动作而不是语言创造了奇迹,传递出隐藏于沉默背后的激烈竞争状态。影片的音乐场景也十分有力。最后的舞台上一幕保证观众走出影院时肾上腺素陡增,并为自己从没考虑过要当一个鼓手感到庆幸万分。万年最后的独奏令人咋舌,很难相信他只练习了三个月,也许他应该放弃演员的事业,转型为音乐人,或许我们真能看到下一个查理·帕克。”
首映结束之后,与圣丹斯风格极为合拍的《爆裂鼓手》得到了广泛赞誉,让今年略微有些清冷的电影节氛围为之一振。
这几年来,圣丹斯电影节几乎变成了独立电影公司的自留地,韦恩斯坦影业、A24、焦点娱乐将这里作为宣传点和市场,大肆收割着合口味的电影和导演,将这里变成了产出好莱坞风格影片的资源库。
在本届圣丹斯电影节开始之前,雷德福老爷子就计划着要让圣丹斯重新走回到独立制片的传统之中。
许多导演在身体力行着独立制片这个原则,而且他们所拍摄的影片在投资和题材上也更为激进。也因此,这些影片并没有大面积地获得观众广泛的认同,而它们略显黑暗和消极的主题,也让很多发行商望而却步。
参赛影片的小众倾向也就造成了电影公司在题材选择上的狭窄,成交量也因此降低,所以,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愈发愁云惨淡。
不过,这跟《爆裂鼓手》没什么关系,这次,布伦屋和索尼经典接下了北美的发行工作,而国内的发行将交给青年影视自己负责。
过审什么的,有韩三爷在,大概是没问题,大不了删嘛!
跟往年一样,国内的媒体还是派了几只小鱼小虾过来捡新闻。
本以为又是一无所获的一年,但谁知开幕就碰见了老熟人。
万年!
见《爆裂鼓手》的评价不错,这帮人也是厚着脸皮上门,硬生生安排了一次专访。
这倒是稀罕事,自从2007年后,万年接受专访的次数就越来越少。
后来虽有了微博,这货每日里也就是发些猫图,转点沙雕视频,顺便化身刘思思第一黑粉,发一些小媳妇的丑照。
属于那种银幕上经常看见,新闻里刷屏许久,但是生活里天天不见的,年轻老艺术家。
说着自个都有点脸红···丫就是懒得应付记者罢了。
那货一时兴起,便把拍摄中一连串的事情跟记者说了个底朝天,从最开始发现达米恩·查泽雷的短片,到选角,到练鼓,再到拍摄中的秘闻,扇巴掌是真,打架也是真,西蒙斯受伤还是真···
记者受宠若惊,还以为这么大的腕,怎么着也得喝杯星巴克的咖啡配上西安正宗的油泼面才能应付,没想到脾气这么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于是乎,第二天下午,新闻稿子就发回了国内的编辑部。
当然,加工和夸张是记者行业的基本功,万年怀疑,这帮人祖上都跟曹老板去过赤壁,突出一个能吹牛。
当这篇稿子在国内亮相的时候,标题已经变成“国外媒体盛赞《爆裂鼓手》:圣丹斯的一个突破”、“中西对抗,外放与内敛的对决”、“万年演技受罗伯特·雷德福大赞,称其超越同时代演员”等神叨的标题。
网友们也不知道真假,能看到圣丹斯消息的就那几家媒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div>
倒是也有网友亲自来了圣丹斯,也把《爆裂鼓手》的观影体验发到了网上。
没能起到浇冷水的效果,反倒是推波助澜,因为他们夸得更狠,更没节操。
什么“奥斯卡影帝手拿把攥啊”,什么“完虐小雀斑华金凤”啊的,一路狂吹,网友们也跟着瞎杰宝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