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靖与秦琼带着一帮悍匪讨论如何在倭岛大干一翻之时,李元兴没有立即回长安,而是又到了泾河边上。
很巧的是,崔君肃竟然带着高白杨还有几个商人在准备过泾河大桥。
此时大桥封路,只能从北向南,不能从南向北。
大桥的宽度没有路宽,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纵然李春是位修桥大师,可他也不可能用石头以及极少量的水泥修出一条宽有三十丈的桥来,所以泾河桥也是李元兴这条直道上的一个瓶颈。
但那怕是瓶颈,也增加了巨量的运力。
泾河桥专门安排了一位官员,以及几个小吏。
这官员的品阶是流外,至于是流外九品中的那一品李元兴没有关系,正常九品之下的流外级别实在太低了,李元兴身旁的近卫军都是从九品的校尉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官,却挡住了户部尚书的车马。
李元兴远远的看着这一幕,真是心生感怀呀。
特权不是用在这里的,一个遵守本份的朝廷大员,让李元兴由衷的尊敬。
“崔尚书!”李元兴亲自走到了崔君肃的马车旁。
“秦王殿下安好!”
崔君肃施礼之后走下了马车,视线还望着那连绵不断的车队。
崔君肃如果要过桥,至少会影响到这里五百至一千辆车过桥,按照泾河桥管事的说法,每半个时辰南往北放行一刻钟。而这个放行也仅仅是给空出一个车道罢了,让南往北的车子排成长队单排过桥。
“一万辆马车,五万辆人力板车,殿下可否告之,这运的是什么?”
“菜,给长安百姓过冬的菜。总不能说耀州的奴隶都在冬天里天天有菜吃,长安的百姓没有,我这个秦王会被人骂的!”李元兴笑着回答着。
马车的运力在有了实心橡胶车轮,以及注油轴承。
最大的一个改进是,将原本的单轴双轮。改成了四轮双轴。马背上不吃力了。
马仅仅就是一个拉力,载重量按大唐新制就是四吨,按现代的计算方式,差不多就是二吨七左右。
而更大的。双马。甚至四马的。却可以拉到唐制的七吨,至十六吨的重量。
只是这样的大马车仅在耀州临时运输大件精钢物件物到。
耀州到长安的路上,最多的还是单马四轮。实际装唐制三吨货,加再一百斤水,以及几十斤草料,还有精豆饼的单马四轮马车。
然后就是单人最大载重五百斤的板车,用的是皮带传动的三轮车。
仅这个三轮车,就让无数的眼热了,在大唐谁见过精钢制作的车子,钢制的链条。虽然看着简单,这东西放在一年前,这一辆三轮车就敢在长安城要价三四百贯钱。
装了三百五十斤,加上自己的干粮与水。
时速大约在每小时十五公里,这些骑三轮车的民夫,一百人一队,队中备有一辆专业紧急修理三轮车的,装有大量零件与工具的修理车。
天不亮就出发,中午的时候已经到了泾阳。
“五步,马车间隔五步。”有人在桥上喊着。
很有节奏,很有顺序,排着队快速的通过泾河石桥。
崔君肃侧过头问李元兴:
“殿下,六万吨的货物。就是六百万斤,如此巨大的数量,殿下可是让长安整个冬天都有鲜菜了。”
“这只是第一批,每个月三次。长安城明德门以南,秦王庄供应,明德门以北耀州供应。”李元兴说着,示意亲卫叫一辆马车过来,那车夫先是给带队的喊话,整队十辆马车不敢占道路,停到桥旁的空地上。
这空地就是考虑到准备过桥排队,或者为了等候的地方。
依李元兴的要求,靠右行,那队马车停下之后,却是没办法从连绵不断的队伍之中挤过来,正在焦急之时,李元兴与崔君肃快速的穿过连绵不断的车队走到了停车的地方。
“殿下,小的是耀州东六区第十八坊的。这一队全部是同坊的人,我们这次的任务是运货至长安,再听从长安耀州办的主官调度,将一些货物拉回耀州去。”那带队的小队长在李元兴面前恭敬的说着。
李元兴笑着点了点头,就算是应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