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一章 蓄势2
刘一民一看这架势,心里就笑了。不错,经过鬼子大扫荡,根据地的老乡们警惕性都很高,一遇可疑人员,马上就向部队报告,这样子的话,那些汉奸特务就休想在根据地活动、搞破坏。
赶过来的八路军战士是编练司令部的,领头的班长一看黄文虎和李小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再一看黄文虎和李小帅身后的人,马上就要立正敬礼,手抬起的时候忽然意识到师长、政委穿的是便衣,分明是秘密行动,就赶紧又把手放了下来,转身对饭店老板说:“你做的对,这几个人我们带回去审问一下。老乡,谢谢你了!”
那班长说完,就让战士们收起枪,护着刘、罗二人走了。
那老板见八路军没有抓这几个人,而是簇拥着一起走了,心里有点不解,想了想,觉得八路军一定会把这几个人的身份查清楚的,也就不再操心了,忙着去招呼客人去了。
刘一民、罗荣桓到编练司令部后,编练司令部政委袁国平、司令许光达才知道师长和政委到了,慌忙迎了出来。
一行人进了司令部后,袁国平就埋怨师长、政委太冒险了,万一遇到特务怎么办?然后就批评李成毅不吸取成都遇刺的教训,万一出了事怎么交待?
李成毅忙报告说警卫一营一连已提前做好了秘密警戒工作,万无一失,请首长们放心。
刘一民知道战友们都是关心他和政委的安全,也不在意,直接让袁国平和许光达汇报工作。
袁国平说,编练司令部渡河后,由于日军开始扫荡,编练司令部直接投入了反扫荡作战。战前根据师部动员令征集的新兵在作战中与辎重团一起行动,承担了后勤物资转运任务。特别是从连云港转运出来的物资,就是由后勤司令部和编练司令部联合完成的。现在局势稳定了,训练也开始走向正规,再有两个月,这批新兵就可以完成训练。美中不足的是,这批新兵是根据战前师部动员令由各根据地征集来的,都是原来复员的军阀部队的老兵,年龄有点偏大,人数也不多,只有8210人,离每批三万人的目标差距很大。
袁国平报告的是实情,从编练司令部奉命渡河东进起,部队确实一直处于反扫荡作战中,也没有时间征集新兵。但是,现在这项工作就必须抓紧了。
刘一民和许光达过去不熟悉,但对其人其事那是非常了解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么!因此,袁国平报告完后,刘一民就问许光达到山东后生活习惯不习惯,和同志们相处的好不好。
刘一民和许光达不熟悉,不等于许光达对刘一民不了解。虽然到山东以来第一次和刘一民、罗荣桓见面,但刘一民的情况大家都当传奇一样说,许光达怎么会不了解呢?
见刘一民温言温语问候,许光达忙敬礼报告说一切都好,生活条件无所谓,红军时期多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的条件比那个时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请司令员放心。说完,又说来山东前,贺老总专门委托他代问刘、罗首长好。贺老总还说,晋绥地区物资困乏,兵源困难,请刘、罗首长不要忘了120师,缴获的日军大炮、机枪用不完的话,多支持120师一点。
许光达这一说,听的刘一民和罗荣桓都是哈哈大笑,罗荣桓边笑边说:“这个贺老总,什么时候都忘不了打秋风。”
许光达说:“政委,你不知道,贺老总和我说过,红二方面军到陕西的时候特别困难,减员多、伤员多,缺粮缺钱,武器弹药更是和中央红军不能比。幸亏红七军团大力支持,把农场都让给了二方面军,刘军团长专门支援了武器弹药和药品。上抗日战场后,在太原教导师又给120师支援补充装备。贺老总说,现在八路军几个师,就属120师发展慢。没办法,晋绥地区人烟稀少,粮食产量也低,发展空间也小。要想壮大队伍,前提一是得解决粮食问题,二是得解决武器弹药问题,三是得有兵源。这三样眼下都很难办。照我看啊,师长、政委,说错了你们批评,120师的整体实力也仅仅相当于我们教导师两、三个旅,而且是排名靠后的旅。火力上更是比不上,我们主力旅每旅都有炮兵团,120师、115师、129师、独立师全部没有炮兵团。”
刘一民听后默然不语,知道日军在山西战场频繁扫荡,八路军主力为了配合其它战场作战,更是主动出击,无日不战。贺老总这么说,那一定是120师在作战中伤亡过大,武器弹药损耗也大。
想了半天,刘一民对罗荣桓说,一定要想办法给几个师输送一批武器弹药,不要说120师了,冀东起义部队恐怕绝大部分都还是拿的大刀棍棒。教导师现在已经全部日械化,后勤司令部储存了大量的淘汰下来的国造旧武器。这些武器对教导师来说落后了,但是对于冀东起义部队和地方武装、民兵来说,那无疑是宝中宝。让后勤司令部查一下,弹药储备够不够,不够的话集中力量生产一批,准备下一步作战行动结束后,把这些武器弹药送回冀中冀南,让几个主力师到冀中、冀南取。主席要求的给几个师装备炮兵团的事情这次一并完成,连炮兵干部带大炮和炮弹,一起送到冀中、冀南去。
袁国平插话说:“师长,我有个想法,115师、120师、129师、独立师的红军成分高,而我们教导师红军成分太低,不利于提高部队凝聚力。是不是向主席建议一下,从上述各师各抽调一个团到山东来,与我师的各警备旅和教八旅混编。我们从教八旅和各警备旅抽调部队,连同装备一起送往各师。不知道这个建议行不行?”
刘一民说:“这个建议当然行。不过有个问题,教八旅好说,战士大部分都是我们从山西战场带过来的国军、晋绥军战士,调到哪里都可以。几个警备旅的战士都是山东本地人,入伍时间短,贸然调到其它战场,还需要做许多工作。这样吧,不要说一个团了,建议中央从几个师各抽调一个营,不过必须是老红军营,不能是新扩编部队。各警备旅增加一个红军营,加上我们的干部,战斗力应该可以上一个档次。”
罗荣桓很沉稳,听了几个人的对话后,思考了一会儿,说道:“这样,既然要向主席提建议,那就全面一点。山西、陕西人口本来就少,特别是山西,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自古以来粮食供应就是个大问题。我考虑冀中、冀东、冀南地区人口密集,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现在日军虽然占上风,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样占了我们的粮仓。建议中央派120师主力、129师主力或独立师主力挺进冀中、冀南,配合留守部队恢复发展根据地,壮大队伍,我们也可以就近支援。这样以来,既能牵制华北日军不能全力实施山西作战或南下中原参战,又能让鲁西、冀鲁边和冀中、冀南甚至冀东连成一片。”
罗荣桓的这个提议,刘一民心里不知道盘算过多少次,几次想向中央建议,但是考虑到历史上中央就曾经派120师挺进冀中,加上现在华北平原日军兵力庞大,让这些部队进入冀中、冀南与日军死拼,不符合主席的一贯战略思想,想着等武汉会战后期日军从华北抽调部队增援后再提这个建议。不想罗荣桓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统帅级人物,一眼就看出了日军全力攻击武汉从而在华北采取守势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