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XC`P``P`*WXC`P` 胤禛担忧胤禩的腿伤,很快布置下去。
外间陆续有了传言,一开始是八贝勒府上贴身侍候贝勒爷的奴才相继病倒,后来听说一个侍妾也倒下。
接着有人说,城里死了几个人,怕是伤寒之症。
四九城里的皇帝坐不住了,伤寒一事可大可小。眼下时近秋冬,原本不是时疫爆发的时机,但对于一个年纪渐迈的皇帝,京城的安危干系重大,若在这个时节疫病蔓延,难免被被人联系到他今年的政令或有逆天而行的地方。
于是皇帝轮流派遣太医往八贝勒府打探情形。这群太医虽然没有确实证据表明八贝勒染上伤寒,但贝勒府几个仆从的病情不容乐观。几人深知皇帝秉性,这样的情形必须往最坏的情形说,不能有丝毫疏忽。
太医们纷纷陈情,贝勒府几个病倒的下人连同侍妾陆续呈现烧热、呕吐、腹泻之症,虽不似以往伤寒,但似时疫无疑。
这个消息令皇帝大为惊异,几乎当即坐不住。
皇子府中有人染上时疫,不是小事。是天意还是有人趁机做了手脚?他联想起咸安宫里石氏这一次病得蹊跷而突然,已露沉珂不起之兆,如果这个时候再搭上旁人,尤其是这个儿子正得百官推举,总不会是巧合?
但查也来不及了,皇帝连忙将诚郡王与四贝勒传进宫,直说了眼下情形,末了问:“老八这头也是不容拖延,你们看如何处置才得妥当?”
无论是爵位和年纪看,也轮不到胤禛先开口。
因此胤祉只好苦逼地斟酌应对:“回皇父的话,儿臣以为当务之急先派太医进驻八弟府上,并口谕闲杂人等不可随意出入。再来听说民巷中也有抱病者,也当派驻医官大夫,并且散发药材。”
皇帝不置可否,看向胤禛。
胤禛心领神会,道:“儿臣以为此时首要安定民心,日前儿臣已经探知,百姓口口相传的伤寒不过是寻常风寒,并非时疫,大张旗鼓恐不必要,只需交代户部与各处医馆,留心近日抓过紫苏或是生地黄这类药材的人家。”
这句话算是合了皇帝脾胃,他神色略缓,但言语里却是斥责道:“老八呢?你们兄弟住得近,儿子也能换着养,总不该视而不见?”
胤禛:“汗阿玛容禀,日前儿子也曾偷偷过府,远远看过八弟情形。”
胤祉忍不住斜眼看了旁边的弟弟一眼,对着这人把偷偷摸摸当卖点的行为颇觉无语,闹不清这人在想什么。
皇帝眼皮掀了掀:“哦?偷偷过府?”
胤禛垂手道:“儿子和八弟自幼交好,弘晖也托他照料过,听说八弟病了,怎样也要看看的。还请汗阿玛饶恕儿子不报之罪。”
皇帝不置可否,对着儿子私底下的动作不算喜欢,但老四这样做也算在情理之中。他索性先撇开此事不说,只问:“你看老八情形如何?”
胤禛撩了袍子跪倒:“儿子以为,八弟府上情形,不容乐观。”
皇帝不露声色,并没有因为听见一个儿子病势不明而担忧,反倒执着于借此逼问另一个儿子的忠心:“如何不乐观?”
胤禛完全能理解皇帝此刻的心情,他再痛恨一个儿子私底下和另外一个儿子结交,但比起可能导致人心惶惶的瘟症来说,也不值一提。他道:“伺候过八弟的奴才病倒了三个,而且儿臣听说,八弟已经不许八弟妹或者弘旺靠近他养病的院子了。”
这很有可能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皇帝冷哼道:“他还有心护着妻儿,可他是否忘记了老父和天下?”
这个帽子扣得有点儿大,大到胤祉受不了压力跟着普通一声跪倒:“汗阿玛息怒。”
胤禛却没跟着求情,反倒是目光游移欲言又止。
皇帝指着他:“老四,你什么时候成了吞吞吐吐之人?有话直说!”
胤禛一咬牙:“儿子去八弟府上探视当日,八弟隔屋曾与儿子叙话,让儿子给汗阿玛磕个头,允他避疾出京。”
皇帝一愣,他想起同样的事情好像去年就发生过一次。老八原本应该随他一并南下,谁知刚到永定河便病倒不能成行,要死不活得让他带上也不是,送回京也不是,后来在老四的庄子上养了大半年。这件事情对他的名声多少有些影响,宗室总拿当年他亲手照料十八的事情做比,越发显得他苛待老八。
这一次,老八是打算让他的仁君名声雪上加霜不成?
皇帝想到这里便有了怒气,言语中也带出来:“他这样说,你便这样听了?”
胤禛太了解皇帝,此刻无论老八是进是退、是乖巧是激进都没多大差别,皇帝的怒气需要找个人来发,那么让自己头疼的儿子自然是罪魁祸首万恶之源——他以前也这么干过,什么罪名都往老八头上安,准没错儿。
他继续道:“儿子自然劝说八弟,阿玛几番派遣太医,可见拳拳护犊之心。八弟这样说,不是徒惹阿玛难过?知道的,懂他是怕危机皇城里的阿玛;不知道,还当他心存怨愤。”
胤祉再度斜眼:好话歹话都你一个人解释完了,老四你口才令爷刮目相看啊。
皇帝听了这话,由不得多瞪了胤禛一会儿,借机思忖老四这番话是否如有所指。
胤禛自顾自说下去:“八弟这么大一个人,当时哭得不像话。他说他心中愧疚都来不及,哪里来的怨愤,只是如今身上染了急症不知还能不能在阿玛跟前膝下尽孝,他心里又念着良母妃,若存了半分私心,也必不肯走的。但他说大局为重,阿玛必然不忍心让儿子出城,但他不能恃宠而骄,任由阿玛额娘身陷险境,索性自己提出避疾。”
胤祉:…………黑的白的随便你说了。
皇帝年纪大了,自以为是个好父亲,辜负自己的是如狼似虎的儿子们。胤禛说的话听起来拉拉杂杂黏黏糊糊废话一大堆,但差不多正好戳中皇帝不愿为人道出的心思。
这样一来,皇帝气平息了一大半。
他“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胤禛听出皇帝语气中的缓和之意,磕头道:“儿子有罪,求汗阿玛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