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宝书没想到静儿会这么快的搭理自己,他面带微笑地从木墩上站了起来,朝着小屋门口走了过去,“认识啊,咋了?”
静儿是跪在小屋的炕上把头伸出来的,因此姿势看上去十分怪异,她没表露出太过高兴的神情,而是缩回头去拿了一本书出来,“你能看懂上面写的是啥不?”
小人书这种东西在现代社会的市面上算是彻底灭绝了,能够拥有小人书的也都是一些对老物件有着特殊情感的人。闫宝书从静儿手中接过小人书看了一眼封皮,惊讶的是他竟然看错了,这不是一本小人书,而是一本连环画。
“你确定这上面有字吗?”闫宝书翻开了连环画的第一页,上面的故事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木兰从军》。
静儿抬手把自己的辫子扔到了背后,板着脸说:“拿错了。”说着,静儿又缩回屋里,再次探出头时她说:“是这本。”
闫宝书接过小人书看了一眼,名字叫做《朝阳沟》,对于这本小人书讲述的故事闫宝书几乎闻所未闻,他抬眼看着静儿,“你想让我帮你读懂上面讲的是啥故事吗?”
“嗯。”
闫宝书笑了笑,“我以为你会更愿意听这本连环画上的故事。”闫宝书拿着《木兰从军》这本连环画晃了晃。
静儿说:“这上面画的我都能看懂啊。”
闫宝书笑问道:“那你知道这书的名字叫什么吗?还有,你既然看懂了,能不能告诉我里面讲了些什么。”
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于是静儿下了炕,穿好了鞋坐在了小屋的炕沿上,“名字叫啥我不知道,我又不认识字,但我看懂了里面的故事,说的一姑娘去军队里和敌人打仗保家卫国的故事。”
闫宝书老气横秋的点了点头,“差不多吧。”闫宝书边说边翻开了连环画的最后一页,虽然说故事是完美的结局了,但毕竟这是一本连环画,想要把细节交代清楚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现在资源紧缺,纸张根本不可能用的太多,于是闫宝书决定,“静儿,这本连环画的名字叫《木兰从军》,顾名思义,画中的女主人公的名字叫做花木兰,里面讲述的是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
静儿听了闫宝书的解释后眼睛瞪的老大,这明显是过于兴奋激动的表现,“你知道这个故事啊?”
闫宝书点头,“嗯,还算知道。”
静儿兴奋的拍着手,“那你啥时候有时间给俺讲讲呗?”
“现在就可以啊。”闫宝书回身准备搬过木墩坐在小屋门口给静儿讲述这段故事,可还没等他这么做,陆向北等人已经从院子里开门进来了,顺便带进来了一股冷风。陆向北进门直奔灶台,看到闫宝书时停顿了一下,“宝书,你和静儿说啥呢?”
闫宝书摇了摇头,“没啥,我跟静儿道歉呢。”
故事暂时讲不成了,因为到了晚饭时间,众人在冯春红的安排下进了大屋,依旧是老样子,男女分桌,男的都上了火炕,女的则是围着地桌坐了下来。农村的生活艰苦,陆建海家自然比不了在城里生活的陆建军一家,不过就是因为这里紧挨山,想要弄点野物上桌还是可以办到的。
闫宝书紧挨着陆向北坐下,低头看了眼桌上的饭菜后再看地上那一桌,明显的可以发现,两桌的饭菜有着巨大的差别,就是主食都不一样,白面馒头虽然不多,却都在男人这桌的桌面上摆着,而女人那一桌全部都是窝窝头。
身为外人,闫宝书没有发言的权利,至于陆向北,他当着老爷子的面也没办法张口,毕竟一直都是这样的生活的。陆向北看透了闫宝书的心思,偷偷跟桌子底下捏了闫宝书的腿一下,趁着没人注意小声说道:“眼不见为净。”
的确,现在有些事情必须要做到眼不见为净。于是,用餐时间正式开启,男人桌上有酒有肉,因为过年兴致好,酒杯自然变成了饭碗,一碗接一碗的,场面是那么的热火朝天。闫宝书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变的无所顾忌了,在栓子和柱子等人过来和他碰碗时,闫宝书均是一口气喝干,一丁点都没有剩下。
风卷残云将近两个小时,男人们都醉的差不多了,陆建军在陆建海的搀扶下往西屋去了,顾军因为自家就在村里,也没让谁送他便自己东倒西歪的回了家。陆向北和闫宝书被冯春红安排了后屋,就是老爷子这屋的偏厦子。
偏厦子的空间非常的小,进屋后连个过道都没有,只有脱鞋上炕。闫宝书晚上虽然喝了几碗酒,但也没有到醉的地步,仍旧保持着清醒。上炕后闫宝书脱了棉袄棉裤,披着外衣靠着火墙坐着,腿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向北,你帮我把挎包拿过来。”
“干啥?”陆向北询问着把挎包递给了闫宝书,随后脱了棉袄棉裤扔在了一旁,掀开被子钻进了被窝里躺下,“你不困啊?”
闫宝书从挎包里拿出了毛线团还有钩针,来之前勾了一点,现在没事倒是可以继续了,“还不困。”说着,闫宝书挑了毛线开始针线游走,“向北,你觉着静儿这丫头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