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废”太子(1/1)

点击下面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doupowang.com(斗破小说网 ),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话说大司马既然接了梅花金令,自然要为梅花金令的主人办事。

朝堂上,大司马程伯休父把太子为了一民间女子要退亲的事摆上了明面,并要求宣王为司马家做主。

宣王其实早就知道此事,太子退婚事件在整个稿京城吵得沸沸扬扬,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只是此事关系王室颜面,大司马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前,宣王只能装着不知道。当大司马把此事告上朝堂之时,宣王大怒,立即派人传逆子上朝。

大司马随宣王南征北战几十年,一生戎马,立下赫赫战功,在平定南方淮夷的战争中更是功绩卓著,宣王为了嘉奖他,许他的子孙后代以他的官职为姓氏,司马氏就是从语灵的这一辈传下去的,这在当时可是无上的荣耀。

司马语灵与太子姬宫涅的婚事也是宣王亲自作主,圣眷优渥,足见宣王对大司马程伯休父的器重,如今宣王听说逆子为了一位来路不明的女子要退了大司马的掌上明珠,把司马家的颜面置于何地,程伯休父可是宣王的宠臣,拂程伯休父的颜面就是拂宣王的颜面。

姬宫涅的母妃姜后早逝,宣王宠丽贵妃,对姜后所生的儿子自然不待见,奈何大周立嫡长子的制度根深蒂固,宣王无奈,只好依循祖制立了姬宫涅为太子,十几年来,宣王一直想废了宫涅,立丽贵妃之子姬和为太子,奈何太子一直循规蹈矩,不惹事不生非,小时候从不踏出东宫半步,大一些后甚至搬出了东宫,只一心一意的扑在生意上,俨然一个生意人,由于常年不归宫,宣王更捉不到他的错处,心中对太子的不满更甚,姬宫涅在宣王心中就是一个胭脂俗物,铜臭商人,根本没有帝王的气迫。

呵呵,周宣王不愧为一代明君,原来早有远见,知道这个儿子就是灭西周之人,所以他才一心一意想要废掉这个太子,此乃玩笑话,周宣王可不是神仙,能掐会算。

今日之事正好是个契机,宣王决定好好利用,在今日朝堂之上一举废掉宫涅,立二王子姬和为太子。

奈何朝中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加上大宗伯,四个死老头倚老卖老,在朝堂之上耍起了无赖,一个要撞墙,一个要自缢,另外两个居然要求撞死在祖宗宗庙灵位之前,更好笑的是史官居然疾笔如飞,正不亦乐乎的记下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宣王相信要是他不管这四个老头的死活,自己的一世英明就要毁于一旦了。

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王室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宫廷事务总管,因亲近天子,所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此间,周公、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兵,平定管、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乱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还兼任了太宰,总领宫廷事务,这也是后来太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三公"又叫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他们肯定是站在太子姬宫涅这一边的。

大宗伯管理天子、诸侯的牒谱、继承、祭祀事务,肯定也是站在姬宫涅这一边。大宗伯卿这些礼官也不是好惹的家伙,动不动就搬出祖宗制度来压你一头,压不到时,就用老命来威胁,武官死战,言官死谏,历来帝王最怕的就是那些以死相逼的老臣,虽然他们一颗胆心照汗青,不过他们真的很烦呢!

最后,宣王和满堂朝臣输在了四个老头的车轮战中。

于是,姬宫涅的太子之位算是保住了,宣王为了安抚大司马,封司马语灵为琼花县主(后来姬宫涅为褒姒建琼花台就是根据司马语灵的这个封号而来),可自由出入皇宫,并特许她可自主挑选如意郎君,只要是琼花王姬看中的,宣王都会为她做主,并以王姬的礼仪出嫁。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初嫁从父,再嫁从己,司马语灵啊,你可真是因祸得福啊!

于是大司马磕头谢恩,这件轰动全城的太子退婚事件就这样暂时平息。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宣王命周军于西北、东南,进攻戎狄和蛮夷的战争都取得胜利,迎来了短暂的宣武中兴,人民安居乐业,四海升平,稿京城内酒旗招摇,排列整齐的洋槐树上披红挂绿,宣王四十年夏末刚好迎来了宣王六十大寿,四方诸侯来朝,稿京城内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