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六人晚餐(上)
宋天耀倒是没想过,卢佩莹会主动开口,要介绍给他认识女孩子。
尤其是宋天耀刚刚带着鬼妹参观完褚孝信送的房子之后。
就算卢佩莹不知道自己与鬼妹的关系,褚二少也一定知道,卢佩莹在宋天耀眼中,是个落落大方,款款得体的大家闺秀,应该不会在知道自己已经不缺女人的情况,仍然会提出这种事来。
应该不是她自己的主意,何况她也该知道宋天耀不是那种整日饮酒沟女的风流人物。
当然,宋天耀并不是佛教徒,也有男人追光逐色的一面,不过他对女人的好色更多时候是体现在坐在路边大排档吃车仔面饮凉茶时,正大光明欣赏路边走过的靓女,至于说看到个靓女,马上就冒出要去把对方泡上床的念头,那是无头蓝刚,不是宋天耀。
宋天耀如今已经十九岁,在香港中国人中,已经算是早就该娶老婆的年纪,他身边认识的人,比如雷英东,如今已经一妻一妾,两个儿子,郑玉仝,贺鸿生也都早就娶妻生子。至于褚孝信如今才安排订婚筹备婚礼,已经是大龄青年,而且褚孝信没遇到宋天耀时,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小门小户的女人或者风月场的靓女,没可能嫁进褚家,而与褚家门当户对的华商,又不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个纨绔子弟,所以才耽搁到褚孝信真正发迹,有了太平绅士的衔头之后。
既然卢佩莹平日表现的温柔得体,善解人意,这种事显然就不可能是她自己的主意,褚耀宗?褚夫人?卢文惠?还是哪个卢佩莹的闺蜜见到自己如今有了些小钱,认为是潜力股,准备试着结识一下?
虽然卢佩莹此时笑言帮宋天耀介绍女孩子,却没有直接说出对方身份来历,而是给了宋天耀一个地址和电话号码。
宋天耀看了眼地址,是铜锣湾一处叫硬石的音乐酒吧餐厅,他朝卢佩莹和褚孝信笑笑:“搞这么神秘?好像特务接头一样?”
“白痴,乜鬼特务接头啊,这叫六人晚餐,国外传来的一种新相亲方法,三男三女,六个陌生人互相不认识彼此,同桌食饭,大家可以不用说自己的真名,职业,语气随意的和其他几人聊天,这样不用好像中国只有一男一女坐在那里相亲般尴尬。”褚孝信在旁边对宋天耀不满的说道:“比如你觉得有个同桌女人不错,就可以在餐后打电话去婚姻介绍公司询问对方的联络方式,公司会先联系让你心动的那个女人,如果对方也觉得你不错,愿意同你再次接触,公司就会把对方的联络方式给你,如果不同意,公司就不会提供联络方式,这样也能避免‘我爱的不爱我,我不爱的却缠着我’这种局面出现。”
听到褚孝信叫自己白痴,宋天耀马上开口反击:“大佬你这么熟,看起来一定是有很多丰富经验,说起来,昨晚我们两个从舞池带回去酒店开房的两个靓女,陪你的那个很不错,肤白貌美,媚骨天成……”
旁边的卢佩莹听到宋天耀的话,忍不住笑出了声,褚孝信在旁边瞪着宋天耀骂道:“扑街,这种话不要乱讲,如果不是我昨晚恰好住在卢家,岂不是就被你玷污了一世清名?”
“哇,你仲有清名?你不是一直自诩是我风月场上的指路明灯,寻欢导师?我有如今,全都是得你传授?”宋天耀把电话号码收起来,笑着说道。
卢佩莹挽着褚孝信的手臂,面带微笑的望向宋天耀:“晚上七点钟,记得去西餐厅,不然我的两百块就要白白亏掉。”
“一次西餐就要两百块港币?就算是去太平山顶餐厅也不会有这个价钱。”宋天耀讶异的说道。
包下整个太白海鲜舫的三层,外加上等酒席一桌,也不过五百块港币,跑去上环六个陌生人吃一顿西餐就花掉两百块?
这要让罗转坤知道,他自己每天还用车仔面,碗仔翅,鸡蛋仔等等路边档食物填胃,全天花费不会超过五元钱港币,而宋天耀一餐饭就两百块港币,会不会抓狂?
“一定去,就算不去认识女孩子,也一定把两百块港币吃回来,能不能额外带朋友?如果可以,我认识个叫九纹龙的扑街,我不知他能不能吃回两百块港币,但是如果连他都吃不回票价,香港可能都冇人能再做到。”宋天耀挤出一副肉痛想要吃回两百块的表情说道。
卢佩莹目光清澈的望向宋天耀:“其实是一个我的朋友,听我说起过你,也知道你的事,对你有些好感,想认识一下,但是她又害羞,又怕尴尬,所以托我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你们认识,到时就算彼此没有要交往的意愿,餐后也就各自离去,不用担心会难堪。”
“卢小姐,你那个朋友知不知我现在有三个女人来的?”宋天耀犹豫了一下,对卢佩莹问道。
这句话问出口,宋天耀又觉得多余,自嘲的摇摇头。
卢佩莹却没有觉得宋天耀问的奇怪,微笑着说道:“知道,仲知道你身边有一个英国女人,不过她说,如果彼此有好感,以后心中会变得只容下彼此。”
“对我来说,这位小姐想要的,很难。”宋天耀轻轻说了一句。
听完卢佩莹的话,宋天耀就对这个没见过面的女人主动掐灭了想要结识的意思,卢佩莹这番话就是说,那女人不在乎自己婚前有女人,只要婚后两个人能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就可以。
自己婚后只对着她一个女人?之前陪着自己从惶惶不可终日一路走来的鬼妹怎么办?替自己打理工厂的娄凤芸怎么办?懂得学烧新菜,只对自己一个人笑的孟菀青怎么办?
搞不好就是哪个有些钱的华商觉得自己是个潜力股,又没有足够稳的跟脚,想着栽培栽培说不定他宋天耀能鲤鱼跃龙门,想要提前下手嫁给自己个女儿,香港本地华商一贯的老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