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了
- 下一页
沔口本为汉州属地,自古陆陆相连,明成化年间汉江几经改道,故道淤塞,新河道将汉州一分为二,隔水相望南为汉州,北为沔口,更占据了汉江与长江两江交汇的形胜之利,本是芦苇遍地的沔口荒州由此因水而达,因商而兴,因人而盛。
嘉靖二十四年,沔口仅有居民一千余户,至万历年间,首先是朝廷将湖广的漕粮交兑选在了此地,继而淮盐也在沔口转运,可不要小看这漕粮和淮盐的交易。自明以降,粮米多由川、湘运来,再加上本省部分州县运来的米谷,陕西及汉水流域贩来的杂粮,使沔口成为货源充足的米粮集散市场。时人称颂沔口为云、贵、川、陕、粤西、湖南处处相通,本省湖河,帆樯相属,粮食之行,不舍昼夜。由于地区差价大,汉口粮市上,除官方漕运外,私商云集,规模空前,贩米动盈千万。
湘、鄂两地自古吃的都是淮盐。明万历实行纲盐法后,沔口就成了湖广淮盐分销大岸。
由此分销出去的盐占了淮盐数量的一半以上,自清初每年约销三十五六万引,又带销引盐四万道,再加上在此转运的湖南盐引,共达七十七万余引。至乾隆初年,更达到九十余万引之巨,折合下来约三亿斤的吞吐量,其时沔口鹾商典库,有数十处之多,盐船傍汉水岸边停泊,逶迤数里不绝,以致“通津十里住盐艘,怪的河中水不流”。
沔口乘着这两大行市的东风,商贾云集,百业俱兴,人口涌入,至清乾隆四十年时在编的户数已达二十余万,其中最为繁华也最是五方杂处之地莫过于沿江的聚宝街,鳞次栉比的店铺蜿蜒不绝,背靠千帆穿梭的船码头,临街各色门脸一字排开,沿着能并行双车马、光可鉴人的青石板路行去,什么蓝田室文房四宝、玉露斋熟食、罗天源帽、何云锦鞋、洪太和丝线、牛同兴剪子、王恒丰烟袋、罗明德牛烛、马公亮香货、叶开泰丸药、高黏除膏药、汪玉霞茶叶、大通馓子、狗肉豆丝、祖师汤圆,招牌与旗幌子遮天蔽日,叫卖声此起彼伏,挥汗成雨的行人操着南腔北调,往来络绎不绝,好一派繁忙的通商大邑景象。
在穿梭忙碌的人流之中,走着一个优哉游哉的闲人,就显得有点格外扎眼了。此人十五六岁年纪,脑后拖着一根油光可鉴的辫子,顶上一个瓜皮小帽,额前插着一张纸片,遮着正午的阳光,一双眼睛虽然漆黑灵活,却带着几分慵懒,双手拢在袖子里,难得穿着一身绸褂又是皱皱巴巴,一看就是个沔口俗称的流打鬼,偏偏那神气是鼻孔向着天上长的一样,抖着腿,晃荡着胳膊,没骨头似得就溜达着上了长街。
“四毛,到哪去啊?”巷子口烧麦摊的胖老板打趣道。
“去….逛…..去。”少年拖长了声,拿腔拿调的应承着,从摊子边过的时候,还不忘顺手捞起了一只热腾腾的烧麦,送进了嘴里,烫的直吸凉气。
“你个砍脑壳滴,吃了去投胎。”胖老板一把没护住吃食,笑着骂道。
对过的凉粉摊子幸灾乐祸:“我说胖子,咒四毛早投胎,我看你是想儿子想疯了吧。”
“你个许跛子,是不是吃饱了撑的,老子没儿子关你鸟事,老子没儿子怎么了,起码老子锅里有煮的,下面有杵的,早晚有儿子,哪像你,五十几岁的人了,荤都没开,暖脚的都没得一个,等着做孤老吧你。”胖老板娶了个老婆,求医问药十几年都没个一儿半女,最大的恨事被人当街揭短,立刻火冒三丈,回敬的话也是直桶对方的心窝子。
许跛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人后光棍苦,人前却不服输,被胖子点了筋,一跳八丈高:“放屁,老子没老婆怎么了,老子是不稀得娶你堂客那样的,像你堂客那样的,老子用脚捞。”
一语未必,胖老板提溜着上炭的火钳就凶了过来:“你再说一遍,有本事你敢再说一遍。”
看着牛高马大的胖老板,许跛子心里还是有点虚,不过当着满大街的人,嘴巴上却不肯服软:“么样咧,你还敢打我不成?你还敢打我不成?”话虽硬气,已经开始围着凉粉摊推开了磨。
一旁的熟人起哄的起哄,架秧子的架秧子,这条街上市井小民如这样的鸡毛琐事不知道要上演多少遍,没人会当成多了不得的事,总之是扛架时你死我活,转过脸又好得割头换颈一般,都习以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