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 朱由校的攻略秘籍】(1/2)

点击下面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doupowang.com(斗破小说网 ),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但是韦宝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了,因为根本不可能改变朱由校的观点。

自己**必要为了讨好朱由检而得罪天启皇帝。

今天做的已经够多,应该见好就收,既和张皇后结拜,又与田氏结拜,以后田氏会帮助自己经常在朱由检那边说好话的,相信周氏也会不断帮自己说好话,有这两个枕边风,足够拉近自己与朱由检的关系了。

所以韦宝一直深深低着头,完全不打算参与。

韦宝知道,如果朱由检这个时候用目光向自己求救,自己没法假装看不见。

实际上,现在朱由检就着急的不停瞟向韦宝,想要向韦宝求救。

可惜,韦爵爷的头压得非常低,都恨不得埋到桌子底下去。

倒是朱由校不停的看朱由检,看朱由检不停看韦宝,便忍不住大声道:“信王,你一直看韦爱卿干什么?你难道以为韦爱卿会帮你说话,会和你一样的想法吗?韦爱卿,你来说,修复三大殿的工程一两*内就要完工,已经修缮了一大半了,这个时候适合停下来吗?”

韦宝大汗,几乎昏倒,没想到自己不搭理朱由检,但朱由校又点了自己的名。

如果昏倒能躲过皇帝的问话,以韦宝脸皮之厚的程度,韦宝是敢昏过去的。

可惜,韦宝知道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啊。

“陛下,微臣只是个庸人,只对辽东和山东等到过的地方有一定的研究,对三大殿这么大的工程,对整个大明的财政,真的**怎么接触,不敢妄言。”韦宝硬着头皮装怂,也不管朱由检会不会生气了。

朱由检暗暗叹口气,失望于韦宝食言了。

朱由校却并不答应,怒道:“韦宝,你不要避重就轻,不要和稀泥,朕知道你的才能,这不是什么难事,你要明确的说,三大殿的工程适不适合继续下去,需不需要停下来!”

“需要继续,因为快要完工了,此时停下来,已经修缮的许多材料会因为半途而废而浪费,那样会损失更多。如果此时停下,当初就不应该开头。”韦宝只能硬着头皮道。

朱由检闻言,暗生怒气,心说好你个韦宝,你也太狡猾了吧?你在来的时候答应了要帮我说话的啊。

朱由校听了韦宝的话,脸色好了不少,却还是不依不饶的,“韦爱卿啊,你是不是想暗示朕当初就不应该重启修复三大殿的工程?想说朕不合时宜,说朕劳民伤财?”

“微臣**不敢啊。”韦宝赶忙道:“陛下息怒,信王他也是一片好意。微臣只说一条,大明的财政,微臣不清楚,微臣也**那么高的视角,把眼光投向整个大明,微臣就知道急陛下之所急,陛下想修建三大殿,那三大殿就应该修复,因为能左右陛下的心情,陛下为*民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不开心,则大明不稳。所以,从这个角度,三大殿就该修复。”韦宝很**的道。

既正面回答了朱由校的问题,也侧面开导朱由检,不管什么理由,你别再与皇帝对着干了,惹得皇帝不高兴,难道大明的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吗?

朱由检也不是傻瓜,立时有些醒悟了,虽然不认同皇帝说的理由,不觉得应该继续在三大殿上花大笔银子,但韦宝说会影响皇帝的心情,这话朱由检听进去了。

“陛下,辅国公之言,令臣弟茅塞顿开,臣弟不该贸然谏言。”朱由检磕头认错。

朱由校的气又消了一些。

韦宝也暗暗松口气,心想朱由检还是怕死的,也不算完全的榆木脑袋。

韦宝根据原本的历史,其实早就知道朱由检是什么人,朱由检遇到事情喜欢理想化,但真的感觉事情比较大,又会立刻甩锅,堪称甩锅大王。

所以,韦宝骨子里是瞧不起朱由检的。

朱由检的能力和朱由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甚至在韦宝看来,朱由检的水平连朱由校一半都达不到。

做皇帝的人,并不需要多少能力,但至少得有担当!

自己**担当,也不会用人,当什么皇帝。

朱由校支持魏忠贤,是从头到尾的支撑,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祯做不到。

所以跟崇祯这种人,完全没法称兄道弟,掏心掏肺,只能防着他。

处处提防,还谈什么合作。

作为一个**之君,崇祯皇帝似乎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皇帝,不仅有别于桀纣,甚至在人们印象中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勤恳皇帝。

后世也一直有**他叫屈,似乎是一个悲壮的,值得人同情的好皇帝。

1642*,崇祯皇帝挂树上的前两*,农民起义军造成的国内局势已经非常严重了,再加上辽东局势,双线作战,崇祯皇帝**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底气,便有了姑且先和满清议和的打算。

满清***这边,议政王大臣会议造成贵族和皇权的冲突,虽然建了国,统治并不稳固,满汉**也日益尖锐,导致身体垮了,一听明王朝这边有心议和,也是求之不得。

当时的朝局形势是大家都知道国力不允许双线作战,但因为崇祯皇帝的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从不担责的特性。

十几*君臣,有了无数前车之鉴,所以谁也不愿意提议和,做这个出头鸟,都做明哲保身的清流。

而且谁敢提议和,必是群起而攻之。

口子还是在兵部开了,因为南北战线交困,李自成攻入河南,兵部尚书陈新甲屡次被弹劾罢官,所以陈动了私下与满清议和的想法,并很贼地告诉了同僚傅宗龙。

傅有告诉了大学士谢升,于是谢升向崇祯告发。

这正中崇祯下怀,所以崇祯破天荒的**治罪,而是背地里让陈新甲去秘密操作,千叮咛*嘱咐不可泄露一丝风声。

没想到这陈尚书是个马虎人,将满清那边发回来的议和条件密函随手放在案桌上,结果被书童当做塘报分发各省驻京办事处。

这一下子炸了锅,群臣哗然。

崇祯给陈新甲下了一道严厉的圣旨,不知道陈尚书是看多了其他背锅侠的**,还是因为举人出身,学历不够,没看出这是一道让其揽罪请罪的谕旨,竟然不引罪自责,而且还自诩其功。

崇祯出离愤怒,你**错?难不成错在朕?!你不揽责让满朝文武怎么看朕!

这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怎么能让朕这个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来背?

陷朕于何地?杀!

甩锅侠崇祯又一次甩了锅,干干净净,不污“明君”之名。

事儿可以干不成,责任断不可扛!

这还不够,这样还不能表明崇祯的态度,于是又派了吴三桂向清军主动进攻。

仗打败了,但是表明了崇祯从来不是一个投降派,所谓的议和,他从不知情。

这一番表演彻底断了议和之路。

明王朝最后四*的生机就这样被他葬送。

1644*,明亡的当*,李自成大军正势如破竹浩浩荡荡向北京进发。

正月初三,大臣**睿看出崇祯有意南遁,第一个向皇帝上疏劝皇帝将朝廷迁往南京,并要立即决断。

由于**本就在南京立国,到朱棣篡位定都北京,实行两京制,南京一直作为留都,迁都南京合理合法。

但是这个主意不能崇祯自己拿,显得他贪生怕死,君王死社稷是祖训啊。

一定要百官再三劝谏,抱住他的大腿哭声动天,他才勉为其难的答应,这才是正常程序。

奈何只有一个**睿识时务。

崇祯就只能故技重施。

让**睿私下去办,切不可声张。

于是**睿就去筹划。

迁朝廷需要军队保驾护航。

这个时候全国兵事紧张,到处都缺,那还能抽调出一支军队来呢,只能另行招募。

于是**睿向崇祯反映了这个情况,并提议让崇祯拿出自己的內帑来招募军队。

崇祯一听就急了,迁都是国家的事,怎么能动朕自己私人的钱呢?!

于是又是什么也干不成。

一拖又是俩月。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